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
2024
国赛
创业计划竞赛(主体赛)
铜奖
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
1.研发背景:昆虫级别的仿生机器人不仅受到更小的机电系统、控制处理系统、微能量源等方面制约,由微小金属零件构成的机械系统同样是亟待突破的瓶颈。然而,这种微零件(通常在介观尺度,即1~100μm)无法由机械加工和先进微制造技术实现。电子束熔融技术可实现金属零件制造,但受制于电子束斑直径过大而无法实现微制造,在保证功率密度足够的前提下,将电子束斑直径降低1~2个数量级,方可实现微制造。针对上述痛点,本团队提出基于高能电子微束的金属微零件增材微制造技术方案,并开发出最核心的高能微束电子枪及专用电子光学系统。本创业计划以此为基础,通过筹集外部资金,进一步进行开发和商业运营,完成电子束增材微制造系统的研制,带动基于金属微零件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。 2.产品介绍:目标产品为电子束增材微制造系统,包括基于高能微束电子枪的专用电子光学系统、配套高压电源、上位机、真空系统等组成部分。目前已完成微束电子枪及电子光学系统的开发,该部分属于填补空白的独创性工作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,其余部分均可通过外部供应商获得。项目开发过程:(1)灯丝材料可控制备。通过自有气相生长工艺制备出微束电子枪专用灯丝材料——准宏观碳纤维,实现关键材料的突破性进展;(2)基于准宏观碳纤维的高能微束电子枪研制。以准宏观碳纤维为冷阴极灯丝,研制微束电子枪器件;(3)微束电子枪专用电子光学系统研制。开发出静电透镜、磁透镜和偏转透镜,实现电子束聚焦及偏转控制。(4)拟筹集资金完成系统开发。将上述零部件与外部配套设施相结合,实现电子束增材微制造系统设计研制;(5)核心技术参数及功能。该系统所产生的电子束斑直径为0.1~10μm,功率密度为10^5~10^8W/cm^2,主要用于介观尺度金属微零件的制造。 3.应用价值:(1)填补介观尺度金属微零件制造空白,助力国家在增材微制造新型产业链占据领先地位;(2)实现高精密电子微束焊;(3)准宏观碳纤维可用作STM探针,微束电子枪可用作SEM、TEM电子源。 4.转化前景:以高端制造为导向,以结构性改革为突破,开发和优化电子束增材微制造系统,以便在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其产业链占据有利位置。此外,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,将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行产业融合,聚焦优势资源,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,提升企业的工业生产能力,为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,以实现向新一轮全球高端产业和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攀升。
暂未公开
暂未公开
暂未公开